常基础维护
定期清洁探头:探头直接接触被测介质,易附着油污、粉尘、水垢或物料残渣,会导致热传导受阻、测量滞后。清洁时需先断电,根据附着物类型处理:普通粉尘用干燥软布或毛刷擦拭;油污用无水乙醇擦拭;水垢 / 结晶用xiyansuan(浓度 5%-10%)浸泡 5 - 1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,禁止用硬物刮擦,避免损伤感温元件的防护层。
检查物理损伤:每次巡检观察探头外观,若出现变形、裂纹、腐蚀斑点(尤其高温、酸碱环境下),需及时更换探头,防止介质渗入内部损坏元件;同时检查探头安装是否牢固,避免振动导致插入深度偏移或松动。
线路及接头维护: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引出线、接线端子,查看是否有老化、破损、氧化、松动等情况。对氧化的端子,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后重新紧固;户外或潮湿环境中的线路需做好防水防护,包扎松动的绝缘层,防止短路或信号失真。
分环境专项维护
高温环境(如锅炉、窑炉):这类场景下探头易受高温氧化、热疲劳影响。需定期检查探头的耐高温涂层是否脱落,若使用的是热电偶传感器,还要检查电极丝是否老化;建议每 3 - 6 个月拆卸检查一次,发现涂层脱落、电极丝熔断迹象,立即更换耐高温材质的探头(如铂铑材质)。
腐蚀环境(如化工介质、酸碱溶液):传感器通常配备耐腐蚀探头(如哈氏合金、聚四氟乙烯材质)。维护时重点检查防护层是否破损,一旦出现针孔、开裂,需及时更换,避免腐蚀介质侵蚀内部感温元件;同时缩短清洁周期,防止腐蚀性介质长期附着加速损坏。
潮湿 / 粉尘环境(如冷库、食品加工车间):潮湿环境易导致线路受潮、端子发霉,需定期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接线盒,在接线盒内放置干燥剂;粉尘较多的场景,可给探头加装防尘罩,并每日清洁罩体,避免粉尘堆积。
振动环境(如泵体、管道):振动会导致探头松动、线路断裂。需加装防振支架固定探头,定期检查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;对引出线加装波纹管保护,减少振动对线路的拉扯。
精度校准与参数维护
定期校准精度:传感器长期使用后,感温元件的特性会发生漂移,导致测量误差增大。校准周期根据使用场景确定:工业生产场景建议每 6 - 12 个月校准一次,高精度要求场景(如科研、医疗)每 3 个月校准一次;校准需采用标准温度计对比法或专业校准仪,若误差超过允许范围,需调整参数或更换传感器。
记录参数与更换周期: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传感器的安装时间、校准数据、故障情况等。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有固定使用寿命,如铂电阻的正常使用年限约 2 - 3 年,热电偶约 1 - 2 年(高温环境下缩短至 6 - 12 个月),到期后即使无明显故障,也建议预防性更换。
停机与存放维护
停机拆卸维护:设备大修时,将插入式传感器整体拆卸,全面清洁探头和线路;检查内部接线是否牢固,对老化的引出线整体更换;对长期在恶劣环境使用的传感器,可进行耐压、绝缘测试,确保性能完好。
闲置存放要求:闲置的传感器需清洁干净后,将探头包裹防潮纸,放入干燥的包装盒中;避免与重物挤压,远离高温、潮湿、腐蚀性环境;存放前记录校准状态,再次启用前需重新校准。
